广东应急响应降为三级意味着什么?还要戴口罩吗?权威回应来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0-05-08 16:32 浏览次数:149 【字体:

今日(8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疫情防控有关安排及学生返校情况。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表示,5月7日0-24时,全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5月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89例(境外输入194例),目前仍在院治疗6例。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经组织专家评估,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从2020年5月9日零时起,将我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段宇飞:

调级后仍要保持高度警惕

科学佩戴口罩

广东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之后,防控措施和要求会有哪些变化?

对此,段宇飞表示,调级并不代表零风险。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之后,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具体的变化和不同,可以用“四个更加注重、一个全面恢复”来概括:

一是更加注重重心下沉。调整为三级响应后,防控工作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将防控责任压实到属地,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属地常态化防控工作负总责。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比如,流动人口较多、对外交流频繁的珠三角地区各地市可以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省里的重点在于督查和指导,督促各地落实疫情防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二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下一步,疫情防控将更加注重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将防控工作融入正常生活。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引导群众更加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让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比如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群聚集,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勤洗手、勤通风,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等。同时公众也要自觉配合如实填报健康信息、开展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措施。

三是更加注重落实“四早”要求。疫情防控关键在“早”。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诊所的哨点监测作用,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各零售药店、诊所在售卖退热药品时,要参照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实名登记上报购药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排查异常情况。核酸检测也是落实“早发现”要求的重要一环。下一步县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为充分满足“愿检尽检”人群需求,各地要提供便捷化的“愿检尽检”服务,联合城市管理、乡镇街道等部门推动建立“愿检尽检”检测服务点。依托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城市广场、社区活动中心、乡村文化广场等场所提供自愿检测的采样服务。原则上每县(市、区)至少设立一个检测服务点,各地可以根据服务人口数适当增加设立数量,重点人群密集或流动人口较大乡镇、街道要重点保障,根据检测需求和工作实际适时调整。

四是更加注重精准和专业。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我们将从全面防控转向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精准防控,将口岸防输入和社区防反弹相结合,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平时保持常态化的应急处置小组,充实应急专业力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开展疫情处置,快速确定涉疫场所,精准锁定涉疫人员,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将疫情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五是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全面恢复正常化。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在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各类会议、会展活动;分期分批安排学生返校复学等。

总之,我们要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不断巩固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我省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级降为三级后

公众要做好哪些防护?

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存在的难点和风险点有哪些?二级降为三级后,公众要做好哪些防护?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表示, 广东在前期的防控工作中已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四早”,对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对发现出来的病例,都进行了详实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判定、追踪和隔离医学冠擦好,切断传播链条。

降低响应级别后,广东将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将继续保持监测系统的高度敏感性,和快速有效的处置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当前,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防疫工作面临的风险点和难点。当前境外疫情人在持续发展和蔓延。全球报告病例数超过380万,死亡超过26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必须形成一种“新常态”。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

我国境内疫情总体呈低水平可控态势。5月7日起,全国已经是低风险区域。所有省份的应急响应级别都是二级以下。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还存在,疫情风险无法完全清零。

广东是一个开放的大省,对外交往频繁。在境外疫情仍在持续发展和蔓延的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输入风险将长期存在。同时,广东省是人口大省,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数居全国首位。人口密度大,流动频繁,一旦出现疫情,扩散的风险还是存在的。

随着全面复工复产复学的到来,人口聚集性和流动性都会增加,给疫情的防控也会增加一定的难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需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需要全社会和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其中。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解药是民族及全球团结,我们将一起击败新冠肺炎”。 对市民来说,常态化防控不等于不采取防控措施,疫情防控的战役胜利还是需要市民积极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

一是养成和保持健康的习惯,正确吸收、做好手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咳嗽礼仪,不影响旁人,合理休息、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是科学佩戴口罩。 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如医院、电梯、封闭空间等场所要佩戴口罩。医护人员、与人群广泛接触的行业服务人员、场所测温人员等特定人群要佩戴口罩。

三是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如确需聚餐,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

四是即时就医。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戴好口罩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响应级别调整后,

将如何做好后续的医疗救治工作?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覃铁和表示,截至5月7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89例(其中境外输入194例),已治愈出院1575例,治愈率99.12%,死亡8例(病死率0.5%)。目前在院6例,其中普通型3例,重型2例,危重型1例,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

从广东救治的病例来看存数量多等五大特点,广东的病例数居全国前列,患者年龄较大,年龄≥50岁的患者共598 例,占比 37.6 % ;确诊患者的基础疾病较多,共有401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占比25.2%,病情复杂多变,容易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此外广东确病例的重型和危重型比例较大,累计244例为危重型、重型病例,占15.4%;最后,广东的确诊病例数分布较广,除云浮市外20个地市都有收治病例。这对临床救治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千方百计救治患者,我省各定点收治医院均建立了完善的救治机制,临床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

响应级别调整后,随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诊疗服务的有序恢复,新冠肺炎的临床医疗救治工作也进入常态化阶段。将充分借鉴前期积累的救治经验,继续运行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临床救治机制,片区巡查、三级医疗专家值守、省级专家现场会诊指导、远程视频疑难病例讨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工作方式等将继续发挥作用,继续做好出院患者复诊随访工作。同时,将持续强化院感防控,坚决堵塞漏洞,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我们相信,在后续的临床救治工作中,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临床救治目标将会完成得更好。

广东5月11日起

将有共约1500万师生员工分批错峰返校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介绍,全省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已于4月27日统一返校,返校工作平稳有序顺利,学生的返校率接近97%。根据返校方案的安排,从5月11日开始,广东省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将分批返校。从目前的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学校准备工作有条不紊,校园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御物资储备充足,学校工作运转正常。

据了解,截止到5月7日下午4点,全省21个地市都已经初步确定高一、高二、初一、初二4个学级学生的返校机制和时间安排,有18个地市已经明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返校批次和时间安排。从5月11日起,全省将有15000所中小学校、共约1500万师生员工分批错峰返校。

5月11日当天,21个地市都安排了部分年纪的学生返校,预计返校的学校大约为1万所,当天新增返校学生人数大约为550万。

为了既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够完成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任务,综合考虑国家课标要求,新课程线上教育的时长,学生居家学习的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合理安排假期,各学段各年级情况不同等各种因素,对教学安排和假期的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主要安排为:

一是合理计算教学时长。广东省中小学校自3月2日统一开学,全面实施线上教育,这个时间比原定2月17日的开学时间推迟了两周。线上教育是2020年春季学期正常教学的组成部分,线上教育的时长也纳入到正常教学时长范畴.

二是适情调整课时安排。中小学各年级法定节假日不调课,除了高三年级周末可以安排一天调课以外,其他年级周末不得调课。考虑到小学各年级学生返校以后实施零起点教学,各地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通过调整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延后暑假放假的时间,利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每天增加1~2个课时等式,调整小学的教学安排。

三是科学安排放假时间。原则上中小学更严谨,今年暑假开始的时间不得晚于8月1日,今年秋季学期按正常的教育教学安排运行实施。

四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各地各学校要坚持劳逸结合,强化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视力保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