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在粤台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吴孟显
摘要:三山国王是粤台地区广泛分布的民间信仰,也是台湾唯一的粤籍地方神,是粤台民间文化交流的突出代表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对象。目前,虽然两岸的三山国王文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领域日趋深入,成果越来越多,但是整体数量仍然偏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加强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对于增强两岸同胞的凝聚力,增强粤籍台胞对祖籍文化的向心力,促进粤台文化交流,深化粤台经贸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三山国王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加强极为必要。
关键词:三山国王;粤台关系;民间信仰;意义
一、三山国王文化在粤台关系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发祥于揭阳的三山国王文化远播海内外,尤其是在台湾地区,宫庙众多、信众广泛、影响深远,已成为粤民渡台垦荒的历史印记,成为两岸亲缘的精神纽带,在促进粤台关系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1、三山国王是粤台地区广泛分布的民间信仰
三山国王是古粤东先民创造的地方文化神,所谓三山,是指在今揭西县城河婆附近的三座大山:即巾山、明山、独山。三山国王文化历史悠久,具有140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代。与潮汕其他神系不同,三山国王是古粤东先民创造的地方文化神并且被海内外尤其是台湾的潮人和客家人所敬奉,具有很强的本土色彩和地域文化特色。
三山国王信仰自揭阳发祥后,经过几百年的传播与演变,逐渐遍布粤东、台湾及东南亚等海内外地区。原揭西县委书记黄陇章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有三山国王庙6000多座,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台湾地区有410多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共140多座”
[①]。不过,由于目前三山国王庙在海内外的分布情况并未有详细的调查,此数据也只能是一个简略的估计。迄今为止,调查最多的是台湾地区。早在民国时期,就有日本人专门对台湾地区的三山国王庙进行过调查,至今关于台湾三山国王庙数量的调查统计数据已有多个版本(详见下表)。从1919年日本人调查的119座,到最近部分人士估计的410座,可以发现尽管这些数据有所出入,但从时间顺序上看,总体呈逐步增长态势。
台湾三山国王庙数量统计表
时间(年) |
数量(座) |
资料来源 |
备注 |
1919 |
119 |
丸井圭治郎:《台湾的宗教》下,台北:台湾总督府发行,大正8年3月,第17-18页。 |
|
1930 |
121 |
刘枝万:《台湾省寺庙教堂名称、主神地址调查表》,《台湾文献》11卷2期,1960年,第51-55页。 |
此乃日本人的调查数据 |
1960 |
124 |
刘枝万:〈台湾省寺庙教堂名称、主神地址调查表〉,《台湾文献》11卷2期,1960年,第51-55页。 |
|
1971 |
129 |
王世庆:《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1年。 |
|
1978 |
135 |
林衡道编:《台湾寺庙概览》,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年。 |
|
1983 |
135 |
仇德哉:《台湾之寺庙与神明》,台中:台湾省文献会,1983年,第30-376页。 |
|
1983 |
141 |
范明焕:《台湾客家三山国王信仰现象初探》,据仇德哉《台湾之寺庙与神明》(台中:台湾省文献会,1983年,第30-376页)修正而得。 |
|
1986 |
168 |
陈春声:《三山国王信仰与台湾移民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80期(1996年4月),第61-114页。 |
陈教授于1995年统计,据其资料来源应为1986年之前数据 |
1987 |
145 |
台湾省民政厅《台湾省各县市寺庙名册》,1987年3月。 |
|
1993 |
216 |
吴金夫:《三山国王文化透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8页。 |
书称此数据乃台湾教授的说法 |
1994 |
236 |
吴金夫:《三山国王文化透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8页。 |
书称此数据乃台湾进香团的反映 |
1995 |
近170 |
陈春声:《三山国王信仰与清代粤人迁台——以乡村与国家的关系为中心》,载周天游《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西安:陕西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
|
1998 |
135 |
林俊聪:《潮汕庙堂》,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73页。 |
|
2008 |
410多 |
黄陇章:《“三山国王”文化价值亟待挖掘》,南方日报,2008年1月10日。 |
|
至于粤东原乡的三山国王庙数量,有63座之说
[②],也有360多座之说
[③]。但这些数据都缺乏田野调查资料的支撑,因此也都只是个概数,与实际数字当有较大出入。比如,据郭新志的田野调查,仅揭西县河婆六约一带就有64座三山国王庙
[④]。此外,还有学者估计汕尾有800多座三山国王庙,还有数百座庙有配祀三山国王
[⑤]。因此,关于粤东原乡的三山国王庙的数量,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与统计。
三山国王在粤台地区不仅庙多,信众也多。据有关方面调查资料,三山国王在台湾有信众达600多万人,在粤东地区信众的数量也相当多。目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三山国王文化研究所已启动关于粤东三山国王庙的数量与分布的调查项目。尽管结果尚未出来,但由前文所述可见,三山国王庙在粤台地区分布广泛,信众数量众多乃是不争的事实。
2、三山国王是台湾唯一的粤籍地方神,是粤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代表
在发展粤台关系中,在文化领域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寺庙主祀神中属于广东地方神的只有三山国王1个
[⑥]。在台湾,祖籍神往往形成一种强大的内聚力:“祖籍神明的信奉,在台湾拓垦初期曾发生极其重大的影响,由于敬拜相同的神明,乃形成一股凝聚力,凝聚了同一祖籍地的移民形成较固定的群体,以应付早期开辟蛮荒的诸多困难,这些群体往往成为今日的村庄、聚落的前身。”
[⑦] 因此,在三山国王这一纽带的维系作用下,这些群体在粤台交往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山国王文化是粤民渡台垦荒的历史印记,两岸亲缘的精神纽带,发展两岸旅游业的重要项目
[⑧]。三山国王已成为大陆尤其是广东省加强对台交流的一大品牌,三山国王祖庙是广东省对台工作的六大交流平台之一。由此可见,三山国王文化是粤台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
3、三山国王文化研究是粤台学术交流的重要对象
三山国王的重要性引起了两岸学者的大量关注,几十年来他们不断地展开对三山国王的调查与研究,发掘三山国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92年10月4日至6日,在揭阳市揭西县所举办的“首届三山祖庙学术研讨会”更使三山国王得到海内外更多学者的注意。此后,关于三山国王的研究论著日益增多。九十年代初,“台湾学者邱彦贵在其所著《台湾三山国王研究目录》中收集关于台湾三山国王信仰研究著作有 58 篇/本,宫庙出版品有 11 本,其中有 4 本是日本学者的研究著作,研究时间从 1934 年跨度至 1993年,从文章篇名的关键词可以看出,研究范围涉及到三山国王的福客族群归属问题、地域分布情况、地区三山国王庙对地区发展、当地民俗和文化的影响、透过三山国王信仰去考究福客移垦关系,还有台湾各地三山国王庙自身出版的庙堂情况简介。”
[⑨] 九十年代之后,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粤台交往的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三山国王研究的行列,两岸学者就三山国王文化的研讨日渐深入。从这一群体对祖籍文化的共同热爱与关注,我们可以窥见,能够激发人民心中念祖爱乡、家国情怀的三山国王文化,对于维系海内外华人的心理认同有着极其巨大的作用。作为三山国王发祥地的揭阳,高度重视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和交流,在省、市统战部和台办的重视支持下,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三山国王文化研究所,并进行了大量基础调查工作和初步的研究。
二、两岸三山国王文化研究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内外对三山国王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强,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专家学者不断涌现,研究论著也逐渐增加。1992年在揭西县河婆镇召开的“三山祖庙学术讨论会”更是使得三山国王文化研究逐渐升温。不过,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以论文形式发表,形成专著的为数不多。在大陆,仅见吴金夫的《三山国文化透视》(1996)
[1],贝闻喜、杨方笙的《“三山国王”丛谈》(1999)
[2],贝闻喜的《潮汕三山国王崇拜》(2006)
[3],三山祖庙管委会的《三山祖庙》(1992)
[4]等几部专著;在台湾,也仅有黄子尧的《台湾客家与三山国王信仰——族群、历史与民俗文化变迁》(2005)
[5],曾庆国的《台湾省彰化县三山国王庙》(1997)
[6]和《彰化县三山国王庙——客家与福佬客的故事》(2011)
[7]等几部专著面世。当然,在一些关于潮汕民俗、客家民俗、台湾社会等方面研究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在相关章节涉及三山国王研究
[⑩]。
从研究队伍的角度上看,尽管目前三山国王信仰研究已经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中大多数是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大陆学者对三山国王信仰的研究要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陆续展开。其中,以陈春声的成果最为突出,他从三山国王的来历故事入手进行分析,并以樟林个案进行与地域社会变迁研究相结合的尝试,又将其与移民社会、国家与社会等问题相结合,进行深入的阐释
[11],不管是在理论方法的探讨,还是资料发掘利用方面,都为后来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大陆近二十年来的三山国王研究,有学者曾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检讨,并发现由于资料的限制,早期大陆学者的研究主题大多局限于三山国王信仰的由来和性质,随着后来注重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区域研究热潮的影响,才“眼光向下”,转向与地域社会相结合进行探讨。在经过一番梳理后,他指出大陆三山国王研究的四个脉络或趋势:“一、问题意识由比较现实政治文化的考虑到较为纯粹的学术研究;二、研究内容由主要着眼于神祗本身的由来、性质、功能到更多关注神祗在地域社会文化背景;三、资料运用上从早期侧重考辨有限的文献资料到更多地利用史地调查材料;四、理论方法上从深受宗教学、神话学、民俗学影响到更侧重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同时,他还提出由于“三山国王研究的缘起与台湾关系莫大,但至今两岸学界在此领域的学术对话寥寥无几”,因此“三山国王的原乡信仰与其在移民社会的演变,可能是未来展开两岸区域比较研究的一个面向。”
[12]
台湾方面的三山国王信仰研究,根据学者研究的方向,大致可以“分类为神祇属性的研究、神祇创制的研究、庙宇与地方开发史的研究以及其它研究”
[13]。其中以邱彦贵的成果最为丰硕,他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对三山国王的性质、分布,及其与族群、地域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台湾的三山国王信仰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14]。此外,黄尚煃对三山国王的人文性格的论述
[15],曾庆国、杨国鑫、潘朝阳等学者对三山国王性质的考察则与大陆早期的研究学者的有着类似的关注角度
[16]。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深入台湾各地,展开对三山国王信仰的调查与研究,比如台北、宜兰、新竹、屏东、内埔、彰化等县市都有相关的成果出现,这些成果都较为注重信仰的变迁过程,并常与族群、聚落、地域社会、台湾开发史等方面相互结合进行考察。
[17] 还有些学者将台湾地区的三山国王庙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8]。
对比两岸学者对三山国王信仰的研究,可以发现除研究队伍都在逐步扩大外,早期的两岸学者似乎都有着相同的旨趣,对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和性质均进行了大量的探讨。而后,在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的发展和影响下,双方都开始注重将研究与地域文化背景相结合。但是,从两岸的研究成果上看,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并且具体而扎实;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除部分重量级的论著外,有许多成果的“贡献仅在于补充了地方性的知识而已”
[19],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当然,整体而言,目前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尽管成果日益增多,但若和妈祖等其他民间信仰的研究相比,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就显得相对薄弱;第二,研究的范围和主题分布不平衡;第三,缺乏系统性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因此,三山国王文化的基础调查工作和深入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在促进粤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山国王文化在粤台关系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三山国王文化对于促进粤台关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两岸同胞的凝聚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其中包括两岸共同努力弘扬中国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揭西霖田三山国王祖庙是全世界三山国王的祖庙,其子庙遍布潮梅惠、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三山国王信仰已经成为粤东地区与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之间的精神纽带。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山国王文化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对滞后,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憾,而且也会影响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三山国王文化研究,挖掘三山国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增强凝聚力。
2、有利于增强粤籍台胞对祖籍文化的向心力
粤籍台胞所供奉的神明都是从祖籍地带过去的,因而他们对神明的信仰就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而且也成了他们对故土思念的象征。三山国王信仰也正是起到这样的一种作用,作为体现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与台湾民间文化之间的某些同源性的特殊文化现象,三山国王信仰在台湾地区的兴盛,反映了台湾同胞对祖籍文化的心理认同。台湾同胞在传承三山国王文化时,尽管有代际和地域的差异,尽管一些显象的东西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有所变化,但文化的核心,即根植于其体内深层次的精神却被长期保持下来。这种精神支撑他们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它化为一种念祖爱乡的家国情怀,一种延绵不绝的文化情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将三山国王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增强台湾同胞对祖籍文化的心理认同,增强向心力。
3、有利于促进粤台学术文化交流
三山神作为一种地方的神祇,却有着崇高伟大的“护国庇民”宗旨,因此三山国王信仰流传千年,历久不衰,并由此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这种独特的神祗的形成、发展和传播,不仅牵涉粤东地区的开发史、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的重大学术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粤东地区与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移民迁徙、经济、文化、教育、民俗、学术交流等领域的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两岸都有一批学者致力于三山国王文化的研究,然而如前文所见,两岸学者之间尽管有共同的关注对象,类似的研究视角,但是却缺乏相互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粤台之间的学术交流还远远不够,以至于对遍布于粤台地区的三山国王文化的研究群体之间竟然缺乏沟通。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三山国王文化的研究,发挥三山国王的粤台学术交流平台作用,为促进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4、有利于深化粤台经贸合作
三山国王信仰是在国家正统与地方社会交织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民间信仰形态,是地域社会神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文化空间的角度上看,三山国王信仰已经在粤东、台湾和东南亚等环南中国海地区形成一道特殊的历史文化景观。加强三山国王文化研究,可以广泛吸引粤籍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三山国王及其祖籍地的关注,激发他们支持家乡建设的积极性。2010年,广东省政府组织“台湾•广东周”活动,揭阳市政府和广东省旅游厅在台北市举行广东揭阳三山国王祖庙寻根之旅大型旅游推介会,揭阳市旅游协会与台湾三山国王宫庙联谊会,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与台湾安迪旅行社签订推动三山国王祖庙寻根之旅框架协议。因此,应进一步发挥三山国王在促进粤台经贸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为粤东乃至广东的招商引资引技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金夫:《三山国文化透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贝闻喜、杨方笙:《“三山国王”丛谈》,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3]贝闻喜:《潮汕三山国王崇拜》,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4]三山祖庙管委会:《三山祖庙》,揭西:广东揭西县三山祖庙管理委员会编印,1992年。
[5]黄子尧:《台湾客家与三山国王信仰——族群、历史与民俗文化变迁》,台北:客家台湾文史工作室,2005年。
[6]曾庆国:《台湾省彰化县三山国王庙》,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1997年。
[7]曾庆国:《彰化县三山国王庙——客家与福佬客的故事》,台北:台湾书房,2011年。
【作者简介】吴孟显(1984—),男,福建泉州人,硕士,讲师,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三山国王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潮汕地方史。
[①] 黄陇章:《“三山国王”文化价值亟待挖掘》,《南方日报》,2008年1月10日。
[②] 黄子尧:《台湾客家与三山国王信仰——族群、历史与民俗文化变迁》,爱华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③] 林俊聪:《潮汕庙堂》,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73页。
[④] 郭新志:《社会、移民、信仰——三山国王之诠释》,南昌:南昌大学,2008年,附表A2。
[⑤] 翁烈辉:《从汕尾地域等有关文化信息中考析三山国王信仰——兼与蔡锦华先生商榷》,《汕尾民俗风情录》第四辑。
[⑥] 曾少聪:《东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第158页。
[⑦] 曾少聪:《东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第167页。
[⑧] 林俊聪:《粤台三山国王文化的发源、流播及其意义》,《广东史志·视窗》,2008年第2期,第65-70页。
[⑨] 肖亮恩:《潮汕三山国王信仰研究》,广州:广州大学,2011年,第2页。按:邱颜贵的《台湾研究三山国王文章目录》,刊于《揭西文史》,1996年第11辑,第82-85页。
[⑩] 如林俊聪的《潮汕庙堂》(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丘昌泰的《台湾客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曾少聪的《东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等。
[11] 陈春声的系列论文如下:《地方神明正统性的创造与认识——三山国王来历故事分析》,《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通讯》,1994年第7期;《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中山大学史学集刊》,1994年第2期;《三山国王信仰与清代粤人迁台——以地缘认同的研究为中心》,《台湾史研究论集》,华艺出版社,1994年;《三山国王信仰与清代粤人迁台——以乡村与国家的关系为中心》,《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三山国王信仰与台湾移民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80期,1996年3月;《正统性、地方化与文化的创制——潮州民间神信仰的象征与历史意义》,《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
[12] 陈贤波:《近二十年来大陆学者三山国王研究之检讨》,《潮学研究》新一卷第一期,2010年,第77-93页。
[13] 杜立伟:《台湾三山国王信仰研究述评》,《台湾文献》,第55卷第3期,2004年9月。
[14] 邱彦贵:《三山国王是台湾客属的特有信仰?》,《台湾史田野研究通讯》,1991年第23期;《粤东三山国王信仰的分布与信仰的族群——从三山国王是台湾客属的特有信仰论起》,《东方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台湾三山国王信仰异见》,《客家文化季刊》,1992年第4期;《新街三山国王与五十三庄:管窥北港溪流域中游的一个福佬客家信仰组织》,《台湾宗教研究》,1994年第4期;《嘉义广宁宫二百年史(1752-1952)勾勒一座三山国王庙的社会史面貌初探》,《台湾史料研究》,1995年第6期等等。
[15] 黄尚煃:《苗栗县境内三山国王庙人文性格的研究》,“国立”联合大学苗栗学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03年。
[16] 曾庆国:《台湾省彰化县三山国王庙》,台湾:彰化县立文化中心,1997年;杨国鑫:《台湾的三山国王庙初探》,《三台杂志》,1988第18期;潘朝阳《粤东原乡“三山国王”神祇的性质》,“国立”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报告.1993第19期。
[17] 吴中杰:《台北市三山国王信仰初探》,《客家文化季刊》,1992年第10期;邱荣裕:《论述客家“三山国王”民间信仰之变迁——以台湾宜兰地区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2期;黄运喜:《新竹县的三山国王信仰》,《宗教哲学》,1996年第6期;黄辉阳:《台湾三山国王信仰之研究——以屏东县九如乡三山国王庙为例》,《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993年第1期;吕仁伟:《从社会与文化面向看民间信仰——以内埔地区的三山国王庙为例》,《屏东文献》,1991年第12期;吕仁伟:《内埔地区的三山国王庙——一个社会宗教史的考察》,《永达学报》,1991年第12期;曾庆国:《三山国王霖肇宫的信仰与其客裔聚落人文发展》,《彰化文献》,1996年第12期;简炯仁:《由九如的三山国王庙两块失而复得的石碑论屏东县九如乡九如聚落的开发》,《台湾史料研究》,1998年第11期。
[18] 简瑛欣:《马来西亚与中国台湾三山国王庙的比较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9] 陈贤波:《近二十年来大陆学者三山国王研究之检讨》,《潮学研究》新一卷第一期,2010年12月,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