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徐执提少将余孀朱国芳阿姨:传承遗体捐献大爱
来源:广东省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5-05-08 16:08 浏览次数:128 【字体:
       广州,处处洋溢着温情。有这样一群“博爱守护者”,用行动诠释生命接力。他们或是挽袖献血,为濒危者送去生机;或是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为血液病患者点亮希望;还有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让生命突破生死界限。

        日前,广州市红十字会发起“三献”暖人故事征集活动,旨在挖掘、传播这些感人故事,提升公众对“三献”事业的认知。活动开展以来,已汇聚众多感人篇章。本期,我们与大家分享“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者——海军徐执提少将的暖人故事,一同领略平凡人闪耀的人性光辉,让爱与希望在羊城持续闪耀,期待更多人加入,凝聚博爱力量。

        为大力弘扬 “人道、博爱、奉献” 的红十字精神,传递对遗体捐献者的深切关爱与崇高敬意,在2024年重阳节前夕,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王乐禹、实验室副主任陈飞裕、捐献站老师刘建军和吴琦,携手广医学生代表,一同前往广州市黄埔区泰康粤园疗养院,专程探访慰问海军徐执提少将的遗孀朱国芳阿姨。

        当日,朱阿姨的好友王秀珠阿姨也早早在住所等候众人。84岁高龄的王阿姨听闻朱阿姨分享遗体捐献登记的经历后,深受触动,感慨道:“遗体捐献是无私奉献的大爱之举,对医学事业发展意义非凡。此前,我一直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安置问题烦恼,生怕给子女增添麻烦,如今了解到遗体捐献,仿佛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内心也踏实了。” 此次探访结束后,王秀珠阿姨和爱人张宝富当即决定,成为广医捐献站的遗体捐献登记者。

        活动中,王乐禹与两位阿姨亲切交谈,细致询问她们的家庭状况、生活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认真倾听她们的需求与期望,并贴心叮嘱阿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若遇到困难,随时联系广医捐献站。

        经深入交流得知,朱阿姨曾身为护士,其丈夫徐执提少将曾任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夫妇二人深刻明白大体老师对于医学教育的关键作用。早在2018年,他们便在南京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然而,2023年1月,徐执提少将不幸离世,其遗体随后捐献给南京大学医学院。此后,朱阿姨迁居广州,与女儿共同生活。来到广州后,朱阿姨主动联系广州市红十字会,并在广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再次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朱阿姨多次着重强调,医学院校务必培养医学生心怀感恩、尊重捐献者的医学人文精神,鼓励医学生在捐献者遗体上认真钻研,切实提升解剖知识水平,为投身临床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朱阿姨坚定表示,自己愿意奉献最后的力量,发挥余热,全力推动遗体捐献公益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迈向更好发展。

探访结束后,医学生代表温润锋同学感触颇深,他说道:“这次探访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无言良师们用自己的身躯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与无私,我们医学生将时刻铭记遗体捐献者对医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同时,这次活动也激励我们要扎实学好医学知识,做有情怀、有担当的广医学子,绝不能辜负无言良师们的赤诚之心。”

        此次探访慰问活动意义深远,不仅让医学生们对遗体捐献者油然而生敬意与感恩之情,更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无言良师无私奉献的无疆大爱。这进一步促使医学生感悟对生命的敬畏,牢固树立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

        徐执提,1934年出生,上虞下管人,我国著名文学家徐懋庸之子。中共党员,教授,海军少将。1946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赴苏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和海军学院留学,回国后在青岛海军高级学校、大连海军学校和南京海军学院任教。1983年起,任海军学院合同战术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被评为教授,授予海军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并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起,历任海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党委副书记、书记。1990年晋升为海军少将。1991年任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曾被聘为海军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南京郑和研究会名誉会长、海军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多篇论文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军事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国家特等奖、三等奖。曾荣获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荣获嘉奖两次,被评选为英模代表、先进教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