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5-14 22:00 浏览次数:18 【字体:

揭阳学宫又称“揭阳孔庙”“文庙”“红学”,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是广东三大学宫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大规模重修。

同时也是广东省内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文保单位、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红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2013年3月5日,揭阳学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揭阳学宫崇圣祠现布展为“周恩来在揭阳”,分为大厅和东厢房两个展室。大厅用实物、文字、图片、多媒体视频展示周恩来同志有关生平和三次抵达揭阳的活动事迹,东厢房陈列周恩来同志当年下榻、办公的日用品。西厢房则布置为教育活动室,是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可容纳约30人,具备办公桌椅和多媒体音频影屏等设备

揭阳学宫“周恩来在揭阳”布展详细记录周恩来三次在揭阳的具体经历及影响:

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以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与领导指挥东征右路军,3月7日入住揭阳学宫,3月12日挥戈揭阳揭西棉湖,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三千黄埔学生军最终击溃陈炯明的主力部队,取得棉湖战役的胜利,成就近代军史上赫赫有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1925年9月,陈炯明纠合残部3万多人又再次叛乱,重占潮州、汕头,并向东江进攻企图进犯广州,国民政府为彻底消灭陈炯明势力,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周恩来担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参与率领东征军向陈炯明残部发动进攻,东征军于10月15日攻占惠州,歼灭敌军主力,长驱直入潮汕。10月30日,叛军洪兆麟趁河婆东征军兵力薄弱之机,亲率三四千人直奔河婆。周恩来抱病临阵指挥战斗,给予陈炯明毁灭式的打击,最终洪兆麟部向福建溃逃,取得河婆战役的胜利,东江至此平定,为统一广东和发动北伐战争奠定基础。11月3日,东征军到达揭阳榕城,当天晚上,周恩来在榕城商民协会接见工农商学左派组织代表谢培芳等,指示他们要组织起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导下,于1925年11月在揭阳学宫大成殿成立中共揭阳县党支部。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北伐军队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胜利后,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周恩来等领导人员率领起义军南下广东,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史称“潮汕七日红”。朱德率领国民革命军驻守三河坝,史称“三河坝分兵”,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主力部队6000多人进驻潮汕,消息传到揭阳时,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9月28日汾水战役打响,起义军浴血奋战、英勇拼杀,虽重创敌军主力,但自身伤亡惨重,鉴于战场的实际情况,主力部队奉命撤出战斗,向普宁流沙方向转移。“汾水战役”是南昌起义部队南下之后在广东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0月1日至3日,南昌起义军陆续抵达普宁流沙,3日下午,周恩来同志抱病在流沙教堂主持召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史称“流沙会议”。会议结束,参会领导干部分头从流沙出发,向海陆丰方向撤退。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重要领导,在潮汕党组织的护送下成功撤离潮汕,安全抵达香港。

周恩来三次入揭,点燃揭阳地区乃至整个潮汕地区革命活动的燎原之火,推动潮汕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为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立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