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战役烈士陵园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5-14 21:56 浏览次数:99 【字体:

“汾水战役烈士陵园”位于八一南昌起义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二昼夜的“汾水战役”战场——玉湖镇汾水村与玉联村交界的竹竿山上,东靠广梅汕铁路和 206 国道,西北临汕梅高速公路和榕江北河;占地面积281亩,建设面积21262.4平方米。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起义军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领导下,成功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后,起义军为了和广东东江地区彭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东江纵队会合,迅速撤离南昌,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地区;1927年9月,周恩来、贺龙、叶挺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与国民党军在玉湖镇汾水村与玉联村交界的竹竿山上激战二日二夜,虽歼灭国民党部队三千五百多人,起义军也伤亡二千五百多人,这就是著名的“汾水战役”。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当年参加汾水战役为国捐躯的先烈们筹资开始新建汾水战役烈士陵园,1998年通过民间乡贤以及华侨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下,自主组织建成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总占地3.9亩,底座宽4米,14.32米高石体结构,并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碑文——“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后逐步修建、完善该陵园区内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主墓区、纪念馆、纪念亭以及陵园北入口纪念设施。汾水战役烈士陵园于2002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7月,被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公布为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14年12月,被省文明委、省委宣传部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公布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自建成20多年来,在揭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共接待党员、干部、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年超万人次,已初步成为一处集党员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景区。

汾水战役纪念馆属于汾水战役烈士陵园配套设施的一部分,始建于建于2000年1月,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建筑面积448平方米,展线长180米,展品数量50件,陈设内容为汾水战役的有关史料和战役遗物。是研究八一南昌起义及周恩来、贺龙、叶挺等老一辈革命伟人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也是揭东区弘扬、教育、传播红色革命基因的重要场所,有极高的纪念价值、研究价值及保护意义。纪念馆二楼设有“红色大讲堂”,该讲堂作为宣讲红色历史,传承革命文化的场所,向前来参观的群众及党员讲解汾水战役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旨在深化广大民众对于家乡红色文化的认知,促进青年一代对老一辈优秀的革命传统的学习与传承,也让到场的党员们能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近年来,汾水战役烈士陵园迎来了省内外几百个团队到这里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已成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党性锻炼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