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中的揭阳年味
来源:方志编纂科 发布时间:2024-02-22 09:39 浏览次数:270 【字体:

揭阳为粤东古邑,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积淀深厚。2000多年的文化传承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春节习俗,历代志书文献多有记载。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摘录揭阳各地各时期关于春节习俗的记载,与读者共赏。

揭阳各地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为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由普宁知县阮以临修,教谕黄秉中纂的《普宁县志》卷七“风俗”记载:

四时俗礼:正月,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蒌叶,断甘樜许,供奉牌位前,如此三日。相拜亦各备槟榔蒌叶,以供荼具。男子小儿或妇人竞打秋千至十五夜止。元宵节,乡市迎神张灯,大族家悬各样灯,于共祖堂会饮。

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各家盛举辞年,奉祀祖先,吃毛芋头,谓之剥鬼皮,但无送灶接竃之礼,其营宫室也必先祠堂,其明宗法也必重绝嗣,合族有祭享之田,送终极哭踊之节,此又俗之,归厚而近古者也。

揭阳县留存最久的县志为明崇祯七年(1634)县令冯元飚修、郭之奇纂,该志仅残留艺文卷;其次为清代雍正九年(1731)知县陈树芝纂修的《揭阳县志》,其卷四“岁时”记录本县春节习俗最为详细。

立春,前一日迎春,多妆故事,谓之扮景,观者塞途,土牛过,争以豆谷果粒抛洒之,甚有用瓦砾者。至期鞭春,争取土牛归,以其利六畜。是日祭先祖。

元旦,祀先,馔用斋。祀毕。家众以次拜庆。二之日祭用荤,族里咸相过,崇饮为欢,至五日方止。四日之夜,各设果酒诸神之前,俗谓迎神下天。五日以后,乡人傩,谓之禳灾,县市亦然。天启间,士民赛扮故事,备极华丽,以迎关帝、城隍,遍历街巷,以后每岁皆然。

上元,张灯树,放烟花,扮八景,舞狮子,坊间表谜,士民集而猜之,中者有赏。妇女儿童度桥投块,谓之渡厄。或采青拾瓶嘴以归,取意宜男。乡村架秋千为戏,时斗畲歌,善者胜,元宵后,送灯于晚,嗣者乡村送秋千竹,欢饮彻夜。

仲春,祭先祖,是月多演戏,谚谓“正月灯二月戏。”上巳登山饮酒,谓之踏青,多游黄岐山诸岩。

......

除夕,祀先毕,设火井于厅事,席地团坐以馂,谓之“围炉”。爆竹放炮以辟邪,鸣金吹螺以禳盗,扫除陈设以俟,质明行岁首事。

惠来县清雍正九年(1731)知县张玿美纂修《惠来县志》卷十三“时节之俗”记载:

元旦,祀先祖毕,家众以次拜庆。戚里相过,谓之贺岁,长者酒食相欵,幼者传柑馈遗。

立春,先日盛结彩棚,扮景妆狮,鼓吹出东门,宴迎土牛,老幼观者塞途。及归,竞掷土牛,互相哄谑,并视土牛与芒神色相,辨是岁风雷雨旸之候,鞭春日或拾牛土,谓可压邪。

元夜,十一起,各家祖祠暨诸神庙张灯宴饮,逐队嬉游,花爆秋千,或作灯谜,招游者猜焉。十五以后,各社鼓吹迎神,不分昼夜,灯烛彩杖招摇衢巷,仍演扮梨园,至二月乃止。

......

除夕,祀先祖,爆竹以辟邪,家中各房舍皆点灯彻晓,男妇环聚守岁。

而清乾隆十年(1745)普宁知县萧麟趾修、梅奕绍纂的《普宁县志》卷八“节序”记载了当地春节期间一些习俗,对“过年”“拜年”的表述更加具体,如做米果、贴春联、穿新衣、扮靓丽、初二回娘家等习俗,至今依旧保留。

元旦,昧爽,先谒祖先,礼神祇毕,长幼以次拜贺,其邻里族党姻戚皆登门致贺,曰拜年。拜年不限于元旦,近者初二,远者虽初四五亦可往拜,惟初三日送穷,不拜,女出嫁者皆于初二日归拜其父母。

元旦,祀祖先用素。初二早,祀祖先用荤。

立春,前一日有司迎春东郊,观者夹道,辨芒神之式及土牛之色,以知水旱丰歉。至鞭春后,小民笞分取土牛,余土归置圈下,以旺牲牧。

元宵,自十一起至十六七止,城市街巷以至乡寨,皆点花灯,寺庙多有灯会,放大梨,金菊兰,落地梅等花,人家各祀祖先。十一夜,妇女度桥,投瓦砾土块,谓之度厄。十五夜,门首插松竹,妇女插松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两轮修志。1985年揭阳县组织编修《揭阳县志》,为通纪志,2002年起启动《揭阳市志(1992—2004)》编纂工作。新编志书中对揭阳地区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习俗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年夜交过子时,就是元旦岁首,家家户户备斋菜甜圆敬拜“天公”,共祈年丰人顺,称为“祈年”。随后燃放爆竹,除旧迎新。是晨,祭祖先皆用斋馔作供。谓此日为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各家新媳妇和晚辈须向长辈拜年请安。里人相遇,互道“新正如意”“同同发财”等吉语。

——《揭阳县志》

初一至初四日,亲戚朋友互相上门拜年,互祝“新年好”“新正如意”“诸事合想”等吉利话。主人以工夫茶、橄榄、糖果、香烟待客。客家还备有擂茶、米粄等敬客。上门拜年者必须带双数大吉(柑),离开时对方说“转敬”便把大吉带回。旧时出嫁女皆于初二日偕丈夫孩子归拜父母,今仍沿旧习。初四子时民间有“迎神”之俗。迎接司命公及诸神上天过年返回,今此俗尚存。

——《揭阳市志》

门前张灯结彩,贴有春联;男女老少穿新衣、着新鞋;晚辈向长辈送“红包”,敬茶祝福,长辈给小儿辈送上“压岁钱”(称“压腰钱”)。这天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柑橘、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功夫茶,客家敬以擂茶。客人贈上双数“大吉”(柑橘)等礼品,主人要以“大吉”回赠,谓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普宁市志》


春节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怀,这种情怀世世代代;春节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实实在在。春节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变动不居的时代,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找寻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仪式、情感根脉,让乡愁文化代代相传,可谓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