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揭阳的传播
来源:史志编纂科 发布时间:2019-12-12 11:14 浏览次数:9018 【字体: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当时的揭阳县、普宁县、惠来县,一批进步学生积极成立相关团体,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3年6月,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成立,毕业揭阳榕江中学后考进广州铁路专门学校的杨石魂任该社执委。杨石魂经常与榕江中学的进步学生许涤新、江明衿等联系,介绍广东新学生社的宗旨、组织大纲及其活动情况;建议在榕江中学组织“社会科学学习小组”,为成立“榕江中学新学生社”做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暑假,杨石魂利用回家省亲的机会,到榕江中学向学生会骨干作题为《国难中青年应负的责任》的演讲,阐明学生既要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命运,投身民族运动的道理,并探讨榕江中学成立新学生社的问题。这年冬天,榕江中学新学生社宣告成立,负责人是江明衿、许涤新等,会员有300余人。榕江中学新学生社成立之后的主要活动是组织会员阅读《新青年》《新生活》《解放与改造》等进步书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1924年春,在海丰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共党员杨嗣震应邀到榕江中学任教,他支持学校的新学生社,指导新学生社会员开展学习和活动,并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向学生推荐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进步书刊。

  在普宁县,五四运动以后,到广州进步学校读书的普宁青年学生除杨石魂外,还有方临川、方达史、方家悟等,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革命书刊,积极参加广州地区的进步学生运动,成为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和骨干,并先后加入广东新学生社和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2月,杨石魂、方临川、方达史、方家悟等回到普宁,会同五四时期的普宁县学生会会长方方商议,决定团结进步青年学生,成立洪阳集益社,其宗旨是团结青年,集思广益,反对封建文化,斗争锋芒针对封建剥削制度。参加洪阳集益社的青年学生和商人有30多人,方方任社会科长,探求救国道路。洪阳集益社会员认真学习《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进步刊物,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洪阳集益社为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新文化在普宁的传播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以后普宁的革命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在惠来县,进步学生方汝楫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1922年8月考进“广东宣传员养成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一年后,方汝楫在“养成所”毕业回到惠来,组织曾在省城读书的进步青年吴梦龙、方凤巢、林雪棠、刘仕棠、方裕韬等成立惠来青年社,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揭阳县、普宁县、惠来县的传播,使广大进步青年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蒙教育,他们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这为揭阳地区进步青年奠定了革命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揭阳地方组织的创建准备了成熟条件。

 

(姚佑雄 林运明 陈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