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省委编办下发的《2023-2024年度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情况通报》中,我市实名制管理和统计工作连续2年荣获省委编办的通报表扬。随着实名制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也为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我办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在加强日常管理、开展数据比对、分析运用数据、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持续用力,全力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名制在机构编制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强化实名制数据统计分析,全力服务机构改革工作。实名制数据管理涵盖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各类编制、领导职数、人员情况等信息,可综合分析人员编制力量、领导职数配备、年龄结构、专业分布、学历层次等情况,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一是助力市县机构改革。在改革前期为市委编委领导提供全市机构编制基础性数据,如涉改单位人员编制信息、精减编制比例测算情况等;在改革期间严格落实改革纪律,严控人员编制调整,避免出现突击进人等情形;在改革后期强化验收评估,确保机构编制调整到位,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助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托实名制系统严格管理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掌握各领域和镇街的执法人员配备和空编情况,鼓励通过加大招聘力度,引进专业人才,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力量下沉,市级分别统筹公安系统21名编制和25名用于行政执法的编制下沉到基层,充实基层一线执法力量。三是服务市委优化高新区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在改革之初充分摸清高新区机构编制人员底数,为高新区优化管理架构和工作机构设置提供参考数据,按照区直单位系统重塑、派驻机构优化设置、乡镇街道成建制划转的工作要求,顺利完成247个涉改单位共计5665人次的划转工作,确保改革平稳过渡、高效运作。
二、强化实名制数据比对共享,有力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实名制数据的信息量较大、统计范围广、信息指标全,在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注重与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间以及周边地市之间的比对共享工作,打破信息壁垒,为机构编制决策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来源。一是保障基层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结合本轮市县机构改革,充分运用系统数据,综合分析全市88个乡镇街道人员编制配备,与近年来组织人事部门开展乡镇街道执法人员招录的有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统筹下沉25名行政编制至各县区,明确用于加强乡镇街道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落实卫生医疗系统高质量发展工作,与市级卫生部门和财政、人社部门充分交流市直公立医院人员招聘、财政状况、用编需求等数据情况后,市级分3年共统筹调剂150名事业编制用于各市直医院招聘专业人员,下沉到基层卫生院开展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二是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市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工作要求,聚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热点,依托实名制管理工作的便利性,横向比对周边地市科技、工信、发改等系统及开发区管理机构的工作力量,结合改革工作要求持续优化科技领域职能配置,强化科技部门机构编制配备,全力服务揭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产业发展等重要平台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我市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提升。三是保障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建设。近年来,我办统筹盘活各类编制资源,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达专项编制的形式服务保障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化工领域专业人才配备、技师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对编制资源实行可循环、周期性的科学管理,不断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三、强化实名制数据实时管理,助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名制数据服务于监督检查工作的效能,取决于数据的质量,我办由专人负责办理信息更新,实行非涉密部门“一次都不用跑”的网上办理和涉密部门“最多跑一次”的现场办理,在给市直部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一是严格日常监督。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定期开展实名制统计工作,实时掌握市级人员编制变化情况和县级机构编制调整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同步报送业务科室,严格进行审核把关,对不规范的机构编制事项提前作出预警,确保问题抓早抓小。二是完善机构编制闭环管理。指导督促各县区按照各项改革任务和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及时更新实名制系统信息,并开展实地核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闭环管理,避免出现“重审批,轻落实”情形,切实做到账实相符;对历史存在的编制使用效益不够高、资源配置不科学、超编超职数等情形,由市县两级编办共同研究形成整改工作措施,扎实开展整改提升。三是着力为基层减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清理加挂牌子工作,健全完善各级党政机关加挂牌子工作台账,严控机构加挂牌子事项,对非必要加挂的牌子进行撤销,对议事协调机构撤并整合的牌子进行及时调整,对不规范加挂的牌子进行严格规范;结合系统新开发的市县两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数据功能,切实管好市县两级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和调整工作,持续为基层工作减负赋能。